為適應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醫療服務需求,優化全市醫療資源配置水平,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改善醫療服務綜合能力,10月22日,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上海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首先對“十三五”以來上海市醫療資源發展基礎做了簡要匯總,《規劃》中指出,“十三五”以來,上海市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并且《規劃》詳細分析了上海市目前醫療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醫療機構布局,醫療資源布局,疫情救治防線做出了未來五年的精準目標規劃。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2021年6月,我委會同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21〕19號,指導各地加快發展康復醫療服務,對接群眾多樣化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為切實推動各地按照《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落實相關任務,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確定北京市等15個省份率先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重點在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多元化服務模式、專業隊伍建設以及價格支付等支持政策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經驗,以點帶面,帶動全國康復醫療服務快速發展。
分析
康復醫療行業目前發展態勢
中國康復醫療發展四十年,康復是指綜合應用醫學、教育、社會、職業等多種措施,對傷病后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功能障礙進行以功能訓練為主的干預,實現改善患者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歸社會的目標。
康復醫學是一個運用多種手段促進殘疾人者康復的醫學學科,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處理(治療、訓練)等問題,康復醫學與臨床,保健,預防共同組成全面醫學體系。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后從國外引進現代新學科的碩果之一。40年來,中國康復醫學雖然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對康復醫學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康復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公立綜合醫院已逐步建立起完備的康復醫學科體系,民營專科醫院也已從90年代的初生萌芽狀態形成了目前的規模化、體系化的發展態勢。
康復醫療市場供需存在缺口
康復資源相對匱乏,制約行業快速發展康復醫療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由于康復醫療服務能力不足,我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及康復專科醫院、康復床位數嚴重不足,導致系統、完備的康復醫療供給體系長期處于未定形狀態。康復醫療機構中先進的康復醫療設施相對不足,且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床位少、資源分散、服務內容少等問題。
2011年衛生部發布《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指南》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復醫學科。但截止到目前,在西北部等經濟欠發達城市仍然存在部分二級綜合醫院未開展康復醫學服務。《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康復專科醫院數量637家,僅占專科醫院總量的8.1%;康復總床位25萬張,僅占床位總量的2.9%;康復出院人數396萬人,僅占醫療衛生機構總出院人數的的1.6%。康復資源配備相對匱乏,在一 定程度上制約了康復醫療的發展。
社保體系與政策支持助力發展
中國織就了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逐步增強。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國內生產總值(GDP)達99萬億人民幣,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6%,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中國在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體費用支出持續增長,全國衛生總費用從1978年的11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7,998億元,占GDP的比重已達6.4%。人均衛生總費用也從1978年的11元增長到2018年的4,148元。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中國已經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政府公共衛生經費的持續投入,給民眾帶來更大的獲得感。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社會辦醫,保障民眾康復需求得到滿足,支持康復醫療事業快速發展。
合作單位
上海中醫藥大學
嘉道私人資本健康板塊
上海大悅堂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曙光醫院
岳陽醫院
康復醫院大樓概況
總結
未來的康復醫療體系將由技術、人才、服務三大關鍵要素支撐。
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將逐步應用到康復醫療服務中。患者的疾病數據、體質數據、就診數據、手術數據將是康復師制定康復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人工智能應用到康復的評估、治療、隨訪等,可以為醫生減輕工作負擔,也能提高康復效率。物聯網可以實現設備與設備、設備與患者、設備與醫生、患者與醫生的互聯互通,能夠實現醫患互動、人機交互。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圍繞患者的康復、生活和工作需求,未來的康復團隊將以康復師、家庭醫生、職業規劃師為主體。康復師主要職責是負責患者康復,包括制定運動處方、藥物處方、心理處方、營養處方、生活處方等,讓患者恢復健康狀態。家庭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既可以作為康復師與患者之間的橋梁,又可以及時處理患者的日常疾病,配合康復師的治療。職業規劃師需要解決患者康復后就業問題,讓他們盡快地回歸社會。
服務是產業發展的試金石,康復醫療服務未來會朝著智能化、個性化、全周期化發展。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下,每個環節的服務都能夠做到智能化化,康復效果可以提前預測。每個患者的情況和需求不一樣,需要個性化的康復服務去滿足差異化的康復需求,提升患者的康復體驗。全周期化服務是指康復服務需要覆蓋患者的整個生命周期,為健康人群提供健康促進,為高危人群提供健康管理,為患病人群提供康復治療。